好句紫 · 散句 · 新加坡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

相片攝於: 新加坡 日期: 07/06. 2015     文句原文: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會香的。 名聲與尊貴,是來自於真才實學的。有德自然香!   P.S. 其實。。。會不會只是買來的那瓶香水不夠香?!不愛洗澡的,就應該多花點錢買名牌香水好不好?! xDDD         資料來源: << https://www.haojuzi.net/juzi/zheli.html , 2020 >>

好句紫 · 新加坡 · 歌詞

新廈在這裡築起… 舊的區新標記… 窗內外耗費不菲… 卻再也找不到我共你

相片攝於: 新加坡 日期: 07/06. 2015     文句原文: 《 最後晚餐》 SINGER: 謝安琪  火燄劇鬥冷的水 但釋出水蒸氣 橙撞綠刺眼色水 卻有錯體的美 嘉咸橫街中大宅門裡 百態混聚 共冶出生趣 可惜這天須分手 拆夥晚餐是最後 一些過去悲歡協奏 亦到盡頭 離別時人越念舊 期望能停住沙漏 偏偏世界急速變奏 什麼都給這巨輪沒收 爭辯後各見所想 危機中體恤增長 災難後更見分享 妥協錯中滋養 當情懷堆積極用時間 進化論下 尚有空間嗎 這天最終須分手 拆夥晚餐是最後 一些過去悲歡協奏 亦到盡頭 離別時人越念舊 期望能停住沙漏 可惜世界急速變奏 什麼都給這巨輪沒收 建設推進著行走 沒法逆流 拆卸中破壞情感的扣 免不了最終分手 拆夥晚餐是最後 一些過去悲歡協奏 亦到盡頭 離別時人越念舊 期望能停住沙漏 可惜世界急速變奏 什麼都給這巨輪沒收 新廈在這裡築起 舊的區新標記 窗內外耗費不菲… Continue reading 新廈在這裡築起… 舊的區新標記… 窗內外耗費不菲… 卻再也找不到我共你

詩詞 · 好句紫 · 新加坡

盡道清歌傳皓齒… 笑時猶帶嶺梅香

相片攝於: 新加坡 – 魚尾獅公園 日期: 07/06. 2015   文句原文: << 定風波 · 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 宋代 – 蘇軾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 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天教分付 一作:天應乞與)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注釋: 定風波:詞牌名。一作“定風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瓊枝”。雙調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韻,二仄韻,下片六句四仄韻,二平韻。 王定國:王鞏,作者友人。寓娘:王鞏的歌妓。 柔奴:即寓娘。 玉郎:是女子對丈夫或情人的愛稱,泛指男子青年。 點酥娘:謂膚如凝脂般光潔細膩的美女。 皓齒:雪白的牙齒。 炎海:喻酷熱。 嶺:指大庾嶺,溝通嶺南嶺北咽喉要道。 試問:試着提出問題,試探性地問。 此心安處是吾鄉:這個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   譯文: 常常羨慕這世間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就連上天也憐惜他,贈予他柔美聰慧的佳人與之相伴。 人人稱道那女子歌聲輕妙,笑容柔美,風起時,那歌聲如雪片飛過炎熱的夏日使世界變得清涼。 你從遙遠的地方歸來卻看起來更加年輕了,笑容依舊,笑顏裏好像還帶着嶺南梅花的清香; 我問你:“嶺南的風土應該不是很好吧?”你卻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鄉。”   賞析:    上片總寫柔奴的外在美,開篇“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描繪王定國丰神俊朗,柔奴的天生麗質、晶瑩俊秀,兩人真是天造地設的雙璧人。該句使讀者對她的外貌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真切而又寓於質感的印象。    第三句“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悅耳的歌聲從她芳潔的口中傳出,令人感到如同風起雪飛,使炎暑之地一變而爲清涼之鄉,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變憂鬱苦悶、浮躁不寧而爲超然曠放、恬靜安詳。蘇詞橫放傑出,往往馳騁想象,構成奇美的境界,這裏對“清歌”的誇張描寫,表現了柔奴歌聲獨特的藝術效果。    下片通過寫柔奴的北歸,刻畫其內在美。換頭承上啓下,先勾勒她的神態容貌:“萬里歸來年愈少。”嶺南艱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飴,心情舒暢,歸來後容光煥發,更顯年輕。“年愈少”多少帶有誇張的成分,洋溢着詞人讚美歷險若夷的女性的熱情。“微笑”二字,寫出了柔奴在歸來後的歡欣中透露出的度過艱難歲月的自豪感。“嶺梅”,指大庾嶺上的梅花;“笑時猶帶嶺梅香”,表現出濃郁的詩情,既寫出了她北歸時經過大庾嶺這一溝通嶺南嶺北咽喉要道的情況,又以鬥霜傲雪的嶺梅喻人,讚美柔奴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爲下邊她的答話作了鋪墊。    最後寫到詞人和她的問答。先以否定語氣提問:“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陡轉,使答語“此心安處是吾鄉”更顯鏗鏘有力,警策雋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別》中有“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種桃杏》中有“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語,蘇軾的這句詞,受白詩的啓發,但又明顯地帶有王鞏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着詞人的個性特徵,完全是蘇東坡式的警語。它歌頌柔奴隨緣自適的曠達與樂觀,     資料來源: < http://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49279,2019&hellip; Continue reading 盡道清歌傳皓齒… 笑時猶帶嶺梅香

詩詞 · 好句紫 · 新加坡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相片攝於: Singapore – Sentosa : SEA Aquarium 日期: 08/06. 2015   文句原文: << 讀書 >> 宋代 – 陸游 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注釋: 歸老:年老離任歸家。 寧無:難道沒有。 元元:指人民。前兩句說,離任回家難道還沒有五畝田地可以維持生活嗎?我讀書的目的原來是爲了人民的。 課:這裏作閱讀解。 蠅頭:比喻字小的和蒼蠅頭一樣。這兩句說,在微弱的油燈下看書,眼睛已大不如從前了。但我每天仍然要閱讀二萬多如蠅頭一樣字的書籍。   譯文: 歸老隱居的志向就算沒有那五畝田園也依然如故,讀書的本意原在於黎民百姓。 燈下讀書,眼神已不比從前,卻還是規定自己讀完了兩萬的蠅頭小字。   賞析:    這首《讀書》七絕,如同詩人的學習體會,既反映了詩人在年老時仍堅持苦學的情況,又表明了他學習是爲平民百姓而並無他求的可貴精神。一二兩句,確是議論。在封建時代,能提出“讀書本意在元元”,確是可貴。三四句是寫實,儘管明白如話,淺顯平淡,但仔細琢磨,卻淺中有深,平中有奇。“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把詩人在孤燈之下,老眼昏花地閱讀蠅頭小字的場景,維妙維肖地刻劃出來了。既對自己生活描寫,更是對後人告誡,怎麼能不說它寓意深遠呢!     資料來源: < http://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71376,2019 >